对孩子说话一定要特别注意,不能有漏洞

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,就有什么样的联想习惯,然后有什么样的情绪感受和相应的行为模式。如果有人在你幼年童年的时候强行灌输错误的思想观念,然后你就有着错误的联想习惯,然后有着负面的情绪感受和负面的行为,然后你就跟大多数人格格不入,像一个怪人一样,生活全面陷入混乱之中。

有一位24岁的男性L在童年的时候被大伯无意中灌输了错误的思想,到他读五年级的时候才发现大伯的话是不正确的,从此再也不听大伯的话了,但大伯之前灌进去的思想他怎样拔都拔不出来,导致内心中总是有两种思想两种观念在打架,让他非常痛苦。因为内心总是矛盾冲突,他总是控制不住地回忆童年的事情,他患上了严重的失眠,不得不接受当面心理咨询治疗。

L生长在农村,父亲忠厚老实,勤劳善良,不擅言辞,L与父亲很少有情感上的沟通交流。妈妈是没有什么主见的普通农村妇女。父亲经常欺负妈妈,L更倾向于保护妈妈。父亲喜欢收集他认为有用的破烂东西,家里堆集了很多破烂东西,妈妈很恼火,有一次妈妈擅自拿爸爸的破东西去卖换钱,卖了7角钱,妈妈给5角钱给L买东西,L非常高兴,过后向爸爸炫耀:“妈妈卖废品给了我5角钱。”背后的意思是:“妈妈对我很好,我跟妈妈是一伙的,你以后就不要欺负妈妈了,我不放过你的。”爸爸知道后非常愤怒,立即找妈妈质问,质问妈妈为什么不经过他同意要卖掉他的东西?妈妈知道是儿子告的密,于是把儿子训斥一顿,还打了儿子,L感觉非常委屈。从那以后,妈妈经常对儿子不好了。

父母对L的影响不算大,同住一个套房的大伯对L的影响才是真正的大。晚上吃完晚饭以后,一大家人就坐在院子里聊天,大伯读的书比爸爸多,大伯的思想非常封建非常迂腐。有一次,大伯对L说:“如果你考试没考到第一名,就没有人会喜欢你的。”L随口回答:“我爸爸会喜欢我。”谁知爸爸在旁边附和:“如果考不到第一名,爸妈都不会喜欢你。”L觉得是真的,从此读书非常非常用功,生怕考不上第一名,因为考不上第一名意味着他成为一个没人喜欢的连父母都讨厌的人。

L充分利用任何能利用的时间来学习,目的就是为了考第一名。如果考不到第一名,连父母都不再喜欢他了,那后果是非常可怕的事情,那就相当于死亡了。放学后,周末和假期,L从来不跟同龄人玩耍,一有时间就看书学习,成绩总是年级第一名。大伯还不断地给L灌输很多错误的思想,比如:“如果你成绩退步,就说明你骄傲了。”你一定要听大人的话,你一定要做一个非常诚实的人,只要你有缺点,就没有人喜欢你了。” “你不准跟女孩子玩,大学毕业后才可以。”“要做一个无私的人,不能为自己着想。”这种荒唐的错误观念深深地种植在L的心灵深处,他严格按照大伯的话来要求自己。

L跟一个比自己大几岁的哥哥一起去检废铜废铁来卖,L很放心地把自己捡来的废品交给这个哥哥去卖,本来应该值二三十块钱的,但这位哥哥的爸爸不让儿子给L那么多钱,最后只给了L5角钱。L非常委屈,但是不敢说什么,因为如果跟别人争辩,说明自己对人不宽容,说明自己自私,自私和对人不宽容就没有人会喜欢自己。

读到小学五年级,L意识到大伯的话不能继续听了,但之前种进去的观念怎么也拔不出来,非常痛苦。尽管意识到大伯的话是错了,但L仍然不敢跟女孩子玩,与人发生利益冲突的时候,仍然不敢坚持自己的权益,不敢与人发生冲突,宁可吃亏。不敢自私,不敢随便玩耍,害怕影响学习。虽然L的成绩很好,但是与人交往有障碍,跟别人总是说不到一起,还很害羞,与女生接触会非常紧张不自然,像一个怪人一样。

读高三的时候,因为学习压力太大,L出现严重失眠,成绩大幅下降。免强考上大学,考上大学之后,因为心理问题压力很大,不得不休学一年。在休学一年期间,L才意识到童年大伯对自己灌输的错误观念对自己的影响是那么的大,内心对大伯充满了恨。他不想恨大伯,因为恨也不管用,更不可能找大伯报复,就算有机会报复大伯,他也不愿意这样做。内心这股怨气堵在胸口里,释放不了,非常难受。

既然在现实中没法报复惩罚大伯出这口恶气,那么就在想像中帮助他报复惩罚大伯,在想像中(或游戏中)帮助他除去这口恶气吧。在放松催眠状态下,跟他一起玩了一个专门捉弄惩罚和报复大伯的游戏,玩完之后,他感觉非常舒服舒畅。

 

评论:幼小的孩子的思想体系原本是一张白纸,大人在上面画下什么,他就认为是什么。大伯说:“如果你考不到第一名,就没有人喜欢你。”孩子最初还不服气,说:“我爸爸会喜欢我。”谁知爸爸立即发表声明:“如果你考不上第一名,爸妈也不喜欢你。”有了爸爸的明确声明,这个孩子于是对这个观念确信无疑,即“只要我考不上第一名,就会没有人喜欢我了,爸爸妈妈和身边所有的人都不会喜欢我了。”年纪这么小,就得不到父母和所有人的喜欢,那世界将是多么黑暗多么悲惨多么恐怖。为了避免灾难发生,孩子会非常刻苦非常用功地努力学习,从此再也不敢自由地无忧无虑地玩耍了,一有时间就看书学习,因为万一考不上第一名,天就会塌下来了。

你可能会想,大人这句话太有用了,能让孩子这么刻苦读书,这不是好事吗?孩子的成绩是好了,但孩子的心灵出问题了。孩子每天都生活在忧心忡忡之中,每天都害怕考不到第一名。为了读书学习,他牺牲了所有玩耍和娱乐的时间,而玩耍和娱乐是人直观地认识世界、了解世界、了解他人的方式。孩子不与人交往互动,他就不了解别人,他不了解别人的心理是怎样想的,他不了解别人喜欢什么,讨厌什么,渴望什么,与是他与人交往就会出现障碍,于是他的心灵就会非常孤独非常无助非常矛盾纠结。

大伯的话:“如果你有缺点,就没有人喜欢你了。”,他接收了这句话,于是他极力控制自己,不让自己有缺点,至少不让自己的缺点曝露出来。一起跟同伴去捡废铜废铁去卖换钱,本来他应该换到二三十块钱的,但是这个同伴只给了他5角钱,他被人坑惨了,他很不服气很不平衡,很生气愤怒,但是他不能表达出来。因为如果表达出来,说明自己自私,就明自己有缺点,然后就不会有人喜欢自己了。所以他只能哑巴吃黄莲,有苦说不出。内心有一股能量想冲出来,然后又被控制着不准冲出来,你想想,内心多么难受。

等到他小学五年级的时候,他意识到大伯的话是错误的了,但是他已经使用很多年了,已经内化成他心灵的一部分了,已经形成习惯了,不是想去除就能去除的。在小学的时候,他可以做到考试第一名,但是到了初中之后,想继续保持第一名就难了。虽然他知道考不到第一名爸妈不会不要他,但是他习惯性就会紧张害怕。

别以为孩子小,不懂事,可以随便忽悠。正因为孩子小不懂事,没有分析分辩的能力,才更需要说正确的没有漏洞的话。如果你说的话有很多漏洞,孩子就会无形中钻到漏洞中的。比如你对孩子说:“不准出去玩,外面有坏人的,坏人会把你拐去卖的。”从此以后这个孩子就变得非常胆小,他很害怕陌生人,他总感觉陌生人是坏人,是会把他拐走卖掉的。因为对人有着强烈的戒备心理,他走到哪都不受人喜欢,还可能总是被人欺负,被人欺负多了,他对人更加有戒备敌意心理了,于是恶性循环,他越来越不受人喜欢,性格越来越孤癖,最后适应不了社会,成为一个依赖父母生活的寄生虫。

 

我们之所以形成现有的人格,完全是因在孩提时期所受到的创伤。例如,在婴儿时期我们期待被爱,期待被关怀和拥抱,如果这些需求没办法被满足,我们会受到伤害,本能的会做出反应来保护自己。

如果伤害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,这种自我保护能力会不断地被启动,我们的人格会不断地被扭曲,慢慢地发展成另一个“我”,一个远离高层自我或自行本体的“我”。

 

发表评论